“這個秘密我藏了很多年!”神秘兮兮的鄧超,突然在微博放出了一個大招——花式系鞋帶!
“告訴大家一個生活技能,這樣的鞋帶是一天都不會散的!看清楚了嗎?”
為了讓大家看清楚,他還專門拍了個小視頻,特意提醒網友:“仔細看我的手法,仔細。”
雖說鄧超自信滿滿,可常爸越看那個結,越覺得不對頭!
然后,就在留言區里看到本尊的自嘲:“打個死結好像……”
嗯,這樣的鞋帶的確一天都不會散!
后來又看到一張父慈子孝的照片——
雖說自己系鞋帶的技術不怎么滴,但面對兒子的鞋帶,鄧超是毫不猶豫地蹲下了。
看來,等等還不會系鞋帶。
但再聯想到這個逗比老爸的死結,常爸不禁有點擔心——當一個不會系鞋帶的娃,遇上只會系死結的爹,這鞋穿上去會不會就徹底脫不下來了……
去年常爸做了一篇關于“怎么教孩子擦屁股的”文章,本來沒打算做續集的,但群眾的留言太過熱烈,生生給搞成了一個“這屆家長不行”系列!
如何教孩子正確使用筷子?
如何教孩子握筆?
該學的技能咱們繼續排起來,今天再來好好說說系鞋帶這件事!
鞋帶不會系,才叫真正“輸在起跑線”
這個標題不是要“炒冷飯”或者故意給你制造焦慮的,而是,如果孩子在田徑賽場上摩拳擦掌已經準備好了勝利者的歡呼,結果因為起跑前鞋帶突然開了自己又不會系……
(畢竟這種抖腿神功也不是是個人就會的)
英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5-13歲的小屁孩中,超過45%人能自己鼓搗DVD機,玩iPhone、iPad更是不在話下,可竟然有67%的孩子,不!會!系!鞋!帶!
而且,這還不是英國特色。咱國內的孩子,會系鞋帶的比例還比不上人家。
常爸搜到的是一個小學組織二年級的孩子參加自理能力比賽,共有四項內容:系紅領巾、疊毛巾、整理書包和系鞋帶。
結果一大半孩子都倒在了系鞋帶這一關,只有9個孩子會系鞋帶,靠這項本事輕松贏得了比賽。
即便是五年級的大孩子,也只有一半孩子會系鞋帶。
問題是,不會系鞋帶,不光自己“生活無法自理”,更給其他人添麻煩啊,尤其到了學校,怎么好意思一次次跟老師、同學張口呢!
不過話說回來,不會系鞋帶也不能全怪家長和孩子,和大環境也密切相關。
去童鞋店里就能明顯發現,從童鞋到給小學生的鞋,不是魔術貼就是一腳蹬,孩子根本就不需要使用系鞋帶這個功能。
家長也順勢推舟,撿著魔術貼的鞋買,自己省心,孩子也省心。
這些偷懶的家長中就有一個我,給小小常買的鞋基本都是魔術貼。
本來我也沒當成多大事兒,直到前段時間在某個貼吧里看到這樣一個貼子:
二十多歲的姑娘,系鞋帶這事兒還要五十多歲的老母親跑過來。
媽不在,就一個人踢著走回家!
姑娘說得理直氣壯,常爸我看得風中凌亂。
這姑娘恐怕不僅是不會系鞋帶,連自理能力相當差吧?
想想小小常二十多歲的時候,我還得屁顛屁顛地跑過去給他系鞋帶,簡直就是恐怖片啊!
不行,想都不敢想,這事得教,得立馬教!
但問題來了,怎么教?
4-6歲的孩子是精細動作發展時期,系鞋帶這樣的事兒對他們來說可是個大難關。所以,學系鞋帶,得一步步來。
系鞋帶之準備篇
01準備材料
有鞋帶的鞋子,鞋帶盡量長一些。孩子第一次學習,最好用雙色鞋帶,容易分得清。
02調整坐姿
坐著背靠墻:讓孩子站著系鞋帶難度太大,但讓他們坐著背靠墻或柜子,就很容易保持身體的穩定。
下巴頂著膝蓋:一條腿塞向身體,另一條腿彎曲,并且頂著下巴,不容易踩到鞋帶,重心更穩。
03系鞋帶
這是最核心、也是最難的一步,但很幸運的是,常爸找到了不少一看就會的資料來給大家分享。
系鞋帶四步法,把自閉癥兒子都教會了
國外有一個媽媽,兒子患有自閉癥。為了教會兒子系鞋帶,這個媽媽發明了下面的四步法。
第1步:系一個平結
第2步:再系一個平結,不過要松松的,不要拉緊
第3步:把兩條鞋帶的頭分別穿過中間的洞洞
第4步:從兩端拽中間的兔耳朵,鞋帶就系好啦!
是不是超級簡單?
還有媽媽機智地把系鞋帶變成了好玩兒的故事。
系鞋帶成了蛇和兔子的冒險故事
她選擇了雙色鞋帶,白色的是“兔子”,藍色是“蛇”,把系鞋帶變成了蛇和兔子的故事。大家一邊看文字,一邊腦補剛才的四個步驟吧。
“兔子和蛇的故事開始啦,先把他們變成X型戰隊!”
兒子立即把鞋帶交叉。
1
“想要接近兔子,蛇必須從底部穿插過去,然后快跑。”
“兔子發現了蛇的蹤跡,也拼命地跑啊跑。”
兒子完成了第一個平結。
2
“不甘心的蛇,再次從底部穿插過去,慌張的兔子又開始拼命地跑啊跑。可能因為他們太累了,這次跑得慢了很多。”
兒子完成了第二個平結,而且系的松松的。
3
“就在兔子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它竟然發現了一個山洞,嗖地一下就鉆了進去。”
第一根鞋帶穿進洞里。
“蛇也悄悄滴溜在它身后,從另一個方向溜進了洞里!這下它們兩個竟然都組成了兩個大大的兔耳朵。”
第二根鞋帶穿進洞里。
4
“快救救兔子,趕緊把他們拉出來!抓住兔耳朵,使勁一拽,兔子就安全啦!”
系鞋帶完成!
當然,這個故事版本可以任意更換主角。
就在常爸尋找系鞋帶技巧的時候,還意外地發現,竟然有科學家專門研究系鞋帶的事兒。
為了讓大家系好鞋帶,科學家也是操碎了心!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學教授Oliver M. O'Reilly在教女兒系鞋帶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
“為什么鞋帶這么容易開?”
然后就開始各種實驗,高清攝像、加速器各種工具都用上了。
測試結果很驚人:行走時,對一根鞋帶的聯合沖擊和加速度總共有7個G,相當于阿波羅宇宙飛船返回地球時承受的重力加速度。
也就是說,每一次腳掌著地,都相當于沖擊了一次大氣層,導致鞋帶變形。
接著,他又開始驗證是“是上下跺腳還是來回搖擺導致鞋帶松了?”
做實驗的機器長這樣:
結果是:哪個都不能!
腳掌著地+左右搖擺兩股力量交錯、重復,才能讓鞋帶松開。
看到這里,好像啥都沒說啊。
可教授卻表示此研究大有用處,比如“生產不會松動的鞋帶”、“應用于外科手術的縫合領域”甚至“解開深海光纜容易斷的謎團”。
緊接著,2015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力的結構,專門解釋了“怎么系最結實”這個問題!
我們直接來曬結論就好:
● 最不結實的綁鞋帶方式——奶奶結
● 最快的綁鞋帶方式——Ian Knot(伊恩結)
● 較為結實的綁鞋帶方式——IAN'S SECURE KNOT(伊恩安全結)/Double Slip Knot(雙結法)
● 最結實的綁鞋帶方式——SHOELACE KNOT(外科醫生結)
這個是很多外科醫生、水手用的方式,快速、安全、簡便。
為了推廣這種綁鞋帶的方式,著名的半徑基金會創始人特里·摩爾還專門上ted教大家該怎么系出標準的外科醫生結。
這場只有3分多種的演講里,特里·摩爾說的一番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人生的某一階段,有時一個小優勢,可能會在別的地方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就像是那個外國媽媽,因為系鞋帶她的視頻獲得了500多萬點擊量;
還有加州大學的工程學教授,憑借系鞋帶給他帶來的靈感,可能就會有多一項能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研究;
還有特里·摩爾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推廣最結實便捷的系鞋帶方式,讓我們每個人平均一輩子可以少彎多少次腰?!
這些都是小優勢帶來的意外驚喜。養育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父母的一個細節改變,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希望孩子走向獨立、美好的人生,就從學系鞋帶開始吧!
參考資料:
http://jandan.net/2012/03/06/schoolchildren-use-iphone.html
https://www.missjaimeot.com/the-real-reasons-your-kid-cant-tie-yet/
https://www.ted.com/talks/terry_moore_how_to_tie_your_shoes?language=zh-cn#t-157856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