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爆發疫情以來,整個大學生就業環節非常嚴峻。尤其是今年2022年,整個高校畢業生1076萬,同比去年增長176萬。但是由于整個經濟下行,尤其互聯網行業,實體行業以及房地產等行業下滑,市場吸納就業能力并不理想。
本圖片來源于網絡
某招牌網站最新透露的數據,截止五月份,男生簽約率只有22%,女生只有10%。
按照之前的就業規律來說,改簽的應該都簽了,剩余的就是考研黨。那今年到底形勢如何呢?剩下接近80%還未簽約的學員,到底是考慮慢就業,還是并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呢?
現在大學生就業的難點到底在哪里?
本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是關鍵因素:
1、整體經濟形勢的宏觀調整和行業的大洗牌。
往年吸納人才比較多的行業例如互聯網,房地產、K12等機構收到政策調控的影響,這幾個行業面臨這整體下滑的趨勢,招聘需求遇冷,甚至很多企業出現大幅度裁員的情況。
尤其今年3-5月招聘旺季,深圳上海等重點就業城市遭遇了疫情的沖擊,整個經濟形勢影響很大,經濟發展也不明朗。大部分企業的招聘需求都處于停滯或者關閉狀態。
2、畢業生的內卷情況越來越嚴重。可能就業難本身的問題存在,導致每年的本科畢業生有過大半的選擇慢就業或者進一步考研的想法,所以每年的面臨的是大批量的本科生和大批量的競爭。尤其是稍微大一點的公司,挑選畢業生至少都是985的研究生或者有國外知名院校畢業的學生。
曾經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面試官介紹,他們招聘實習生的要求都很高,基本都是復旦交大等知名院校的碩士生,每個實習職位基本可以收到上千封求職簡歷。
在這種學歷不斷內卷的情況下,本科生的競爭實力越來越弱,在沒有更好更合適的工作情況大,大部分本科生會選擇繼續學習。
3、目前應屆畢業生對于就業的薪資或者職位要求有更多的期待。現在的很多大學或者碩士畢業生,大部分本身不存在很大的經濟壓力或者迫切需要就業的需求,所以在選擇職位或者薪資要求方面可能會要求比較高。
前幾天聽朋友公司的HR感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薪資要求有點不可理解,開口就是要10K, 說是低于這個費用,自己就沒有辦法養活自己。我們不禁感慨,現在的很多孩子,本身家庭經濟比較優越,所以缺乏一些基礎的職場意識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4、過多地依賴于父母的意見,自己做不了主,一直在就業和考研中間搖擺。在很多訪談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即將畢業的孩子,會面臨就業,考公務員,考研等多個選項中搖擺不定。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具備自己做選擇的能力,考慮問題是否全面,所以會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給到孩子,導致孩子在選擇的時候搖擺不定,也可能錯過最佳的就業時機。
本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一個十多年的職場人,其實我想對很多即將就業或者面臨就業的伙伴提幾個建議:
1、每個畢業生需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及家庭等多個方面,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方向。其實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是個非常有必要的話題,每個學生都需要根據自己的目前的情況做一下未來的職業規劃安排。
但是我們需要每個同學都需要理解的是:每一段職場經歷都是很寶貴的,都是需要我們付出努力;職場的進階是個不斷驗證,且不斷前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保持一個開放性的心態去接受每一份工作經歷。職業的規劃是在每段職場經歷中積累出來的,不是通過空洞的設想出來的。
2、與家長和老師保持溝通,內在需求和個人能力方面,與家長達成一致。我們需要知道責任主體回歸,用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對方。需要引導選擇的原因,思維框架能夠跟家長溝通清楚。然后再作出選擇。
我覺得核心點一句話:一定是先就業,再擇業。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