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佳加網

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類型(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類型(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有哪些)摘要: 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類型(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有哪些)袋鼠 是一類有袋類動物,屬于袋鼠科,“袋鼠”一詞通常用來指袋鼠科中體型最大的幾個物種。袋鼠是袋類動物的典型代表。袋類動...
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類型(澳大利亞的4種袋鼠有哪些)

袋鼠 是一類有袋類動物,屬于袋鼠科,“袋鼠”一詞通常用來指袋鼠科中體型最大的幾個物種。袋鼠是袋類動物的典型代表。袋類動物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育。母袋鼠有四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母袋鼠一般每胎產3至4個仔,袋鼠出生后即要入袋,食用低脂肪乳水,這就決定了每胎袋鼠仔只能存活2個。袋鼠出生時非常小,大約只有1粒花生米那么大,成年袋鼠的身高有2.6米,體重可以達到50公斤。

袋鼠用下肢跳動,奔跑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50公里以上。袋鼠有一條“多功能”的尾巴,其作用非常大,在休息時它可以支撐于地,與雙下肢共同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跑動中尾巴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另外袋鼠尾巴還是重要的進攻與防衛的武器。

據傳說,“Kangaroo”是袋鼠的英文名,源自于澳洲原住民 Guugu Yimidhirr :“gangurru”,意思是指“不知道”。而這一切其實只是一場誤會,約瑟夫·班克斯的第一次航海旅行時,他抵達努力河(即現時庫克鎮港口)岸邊。在靠岸修理船艦的七個禮拜其間,他意外地發現到一種古靈精怪的動物,便去詢問當地澳洲土著,但是由于語言不通,將“不知道”當做“袋鼠”的英文名稱,就一直使用到現在。

但事實上,經語言學家John B. Haviland 研究,當地稱呼袋鼠即為“ganguro”,其意義并非“不知道”。

袋鼠是澳洲的象征物,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

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志。澳大利亞軍隊的車輛,艦船在海外執行任務時很多時候都會涂上袋鼠標志。

紅大袋鼠

中文名:紅大袋鼠

英文名:Red kangaroo

學名:Macropus rufus

紅大袋鼠,又名紅袋鼠、赤大袋鼠或大赤袋鼠,是體型最大的袋鼠,平均身高約1.5米,也是澳洲最大的哺乳動物及現存最大的有袋類。它們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棲息在澳洲中部的干旱內陸,以及較少樹生長的遼闊平原。屬于夜間活動或暮晨活動,于日間的時間,它們多會在睡覺或以其他方式休息。紅大袋鼠喜歡吃草及其他植被。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雄性紅大袋鼠,頭體長130-160厘米,尾長100-120厘米,重量55-85公斤; 雌性紅大袋鼠,頭體長85-105厘米,尾長65-85厘米,重量18-40公斤; 紅大袋鼠平均身高約1.5米,已確認最大的一只身高2.1米,重達91公斤。 紅大袋鼠是非常大的袋鼠,有紅褐色的短毛,下身及四肢的毛色呈黃褐色。它們的耳朵尖長,吻呈方形。雌性較雄性細小,呈藍灰色,下身呈淡灰色。

紅大袋鼠棲息在澳洲中部的干旱內陸,以及較少樹生長的遼闊平原。主要于夜間或日間較冷的時份較為活躍,屬于夜間活動或暮晨活動。于日間的時間,它們多會在睡覺或以其他方式休息。紅大袋鼠會采取多種物理、生理及行為的適應性來保持體溫于約36℃,以達至體內平衡。這些包括保溫的短毛、降低活躍性、留在蔭下、及舔自己的前肢。紅大袋鼠是單獨或以小群生活的,但若食物不足時,它們會聚集為大群。每一小群一般約有2-10只紅大袋鼠,但有時也會達至幾百只。組成小群的成員是很隨意的,雄性并非地盤性的,只會為雌性而打斗。雄性紅大袋鼠打斗時,會以后肢站立,并以前肢將對方推倒。若打斗激烈,它們會以尾巴支撐,腳踢對方。小群內體型最大的就是領袖,控制著群內的交配。紅大袋鼠喜歡吃草及其他植被。它們可以一段長時間不用喝水,因它們在吃綠色植物時吸收所需的水份。

紅大袋鼠全年也會繁殖。雌性是胚胎滯育的,即可以延后下一胎的出生,直至前一胎的幼袋鼠離開育幼袋。妊娠期約為33日,每胎產1仔。幼袋鼠出生后約235日就會永久離開育幼袋,但要到12個月大才會斷奶。

紅大袋鼠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只較少于南部、東岸及北部的雨林中出現。

羚大袋鼠

中文名:羚大袋鼠

英文名:Antilopine kangaroo

學名:Macropus antilopinus

羚大袋鼠,分布在澳大利亞北部,棲息于熱帶稀樹草原,偶爾會在密林和山地活動。是當地常見的群居性食草動物。野生羚大袋鼠壽命最高可達16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羚大袋鼠體長1.5-1.9米;重量15-70公斤。 羚大袋鼠是兩性異形的:雄性呈紅色;而雌性則呈灰色,雄性要比雌性大得多。它們是最大的有袋類之一,稍遜于紅大袋鼠及東部灰大袋鼠。

羚大袋鼠在每年的雨季繁殖,通常是12月份。雌性孕期34-36天,每產1仔,雌性16個月性成熟,雄性24個月性成熟。野生羚大袋鼠壽命最高可達16歲。

羚大袋鼠分布在澳洲北部,包括昆士蘭省的約克角半島、北領地的北端(Top End)及西澳大利亞州的金伯利(Kimberley)。

巖大袋鼠

中文名:巖大袋鼠

英文名:Common wallaroo

學名:Macropus robustus

巖大袋鼠,又稱山大袋鼠,體型較其他袋鼠小,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通常棲息在山區、草原和平原。巖大袋鼠獨自生活,晝伏夜出,可以2-3個月不飲水,只依靠從食物中的汲取水份。野生巖大袋鼠壽命超過18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雄性巖大袋鼠,頭體長100-140厘米,尾長80-90厘米,平均體重35公斤;

雌性巖大袋鼠,頭體長75-100厘米,尾長60-70厘米,平均體重16公斤。

其四個亞種多是兩性異形的。 M. r. robustus:分布在澳洲東部。雄性呈深灰色,像黑大袋鼠;雌性較淺色,一般呈沙色。 M. r. erubescens:其外觀有多種,主要都是呈褐色的。 M. r. isabellinus:分布在西澳大利亞州的巴羅島。其體型相對較少,一般呈紅褐色。 M. r. woodwardi:分布在金伯利(Kimberley)至北領地。是亞種中最淡色,呈褐灰色。

巖大袋鼠是一夫多妻制,全年可繁殖,如果遇到長期的干旱狀況,不進行交配和繁殖。巖大袋鼠孕期30至38天,每胎產1仔,之后在育兒袋中培育幼仔231至270天,12-14月齡完全斷奶,18-24個月性成熟。野生巖大袋鼠壽命超過18歲。

巖大袋鼠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

西部灰袋鼠

中文名:西部灰袋鼠

英文名:Western grey kangaroo

學名:Macropus fuliginosus

西部灰袋鼠,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袋鼠之一,站在約1.3米高,幾乎遍布整個澳大利亞的南部地區。生活在開闊的林地、荒原和草場,黃昏至清晨活動覓食,以草、樹葉、樹皮和灌木為食,對于某些植物毒素它具有較高的耐受性。西部灰袋鼠群體生活,成員在40-50只,老年雄性通常獨居。野生西部灰袋鼠壽命可長達20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雄性西部灰袋鼠,頭體長105-140厘米,尾長95-100厘米; 雌性西部灰袋鼠,頭體長85-120厘米,尾長75-85厘米。 西部灰袋鼠主要呈灰棕色或暗褐色,毛濃密粗硬,喉部、胸部和腹部奶白色。耳朵大有白色邊緣,腳爪、尾尖為黑色。成年雄性西部灰袋鼠會散發惡臭氣味,類似于咖喱的氣味。

西部灰袋鼠全年可繁殖,繁殖高峰在3月份,雌孕期是30天左右,每胎產1仔,幼仔280天后斷奶。雌性3歲性成熟,雄性5-6歲性成熟。野生西部灰袋鼠壽命可長達20歲。

西部灰袋鼠分布在澳大利亞的南部地區,包括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1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