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大同鳥類,保護生態環境
候鳥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力量
游隼
一生只有一個伴侶
因速度聞名于世
作為強壯、勇敢
無所畏懼的捕食性猛禽
游隼的分布范圍極廣
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
它們就已經征服了
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
云中山人 攝
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
高達300多千米的俯沖速度
成功問鼎俯沖最快的鳥類
在結束俯沖時
游隼身體所承受的壓力
可達25倍重力
這是大型動物中已知的最大值
小知識
戰斗機飛行員在進行俯沖時,所受最大重力也不過9G(9倍自身重力),25G那么高的重力加速度足以使他們失去意識和知覺。
何寧華 攝▲
云中山人 攝▲
游隼身體的所有部分
幾乎都適應高速飛行
額外的一層眼瞼保護眼球
異常粘稠的眼淚避免蒸發
豎起背脊羽毛調整氣流分離
……
同時,游隼在鼻外還有一個小錐體
防止空氣繞過鼻孔
使氣流順暢通入鼻腔到達體內
這也幫助了
早期的噴氣飛機突破速度限制
游隼在鼻外的一個小錐體(資料圖)
游隼
隼形目、隼科、隼屬
別名:花梨鷹、鴿虎、鴨虎、青燕
體長38~50厘米
翼展95~115厘米
體重647~825克
中型猛禽
形態
游隼翅長而尖,眼周黃色
頰有一粗著的
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紋
頭至后頸灰黑色
其余上體藍灰色
尾部有數條黑色橫帶
馬華 攝▲
下體白色,上胸有黑色細斑點
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橫斑
飛翔時翼下和尾下白色
密布白色橫帶
云中山人 攝▲
幼鳥上體暗褐色
下體淡黃褐色
胸、腹具黑褐色縱紋
習性
游隼飛行迅速
多單獨活動
叫聲尖銳,略微沙啞
喜歡在空中翱翔
通常在快速鼓翼飛翔時
伴隨著一陣滑翔
# 嘿,人類!我看到你了
馬華 攝▲
主要棲息于山地、丘陵
半荒漠、沼澤與湖泊沿岸地帶
也到開闊的農田
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動
游隼一部分為留鳥
一部分為候鳥
也有的在繁殖期后四處游蕩
云中山人 攝▲
食性
游隼性情兇猛
主要捕食野鴨、鷗、鳩鴿類
烏鴉和雞類等中小型鳥類
偶爾也捕食
鼠類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動物
云中山人 攝▲
游隼大多數時候都在空中飛翔巡獵
發現獵物時首先快速升上高空
占領制高點
然后將雙翅折起
使翅膀上的飛羽和身體的縱軸平行
頭收縮到肩部
以每秒鐘75—100米的速度
近似垂直地從高空俯沖而下
游隼狩獵(資料圖)
何寧華 攝▲
靠近獵物的時候
稍稍張開雙翅
利用高速俯沖的沖擊力以尖銳的腳爪
致其受傷或立即斃命
正常速度
慢速鏡頭
游隼捕食綠頭鴨(資料圖)
最后將獵物用雙腳按住
用嘴剝除羽毛后再撕裂成小塊吞食
與這種捕食方式相適應
它的跗跖[fū zhí]變得短而粗壯
抓握獵物的腳趾也變得細而長
云中山人 攝▲
養育
游隼如此高超的
俯沖捕獵本領
并不是天生就會的
它還有自然界罕見的
教授雛鳥捕食技巧的行為
新貴時光 攝▲
雛鳥在羽毛豐滿,振翅離巢之后,仍由親鳥喂食撫育,且接受親鳥的捕獵生存“培訓”。
親鳥會為它們捕捉一只活鴿子并故意放走,供它們練習追逐捕獵之用,待雛鳥學會捕獵后才會離開親鳥獨自謀生。
何寧華 攝▲
保護
游隼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云中山人 攝▲
【發現大同·飛鳥翔集】每期圖片均由攝影師攝于我市轄區內。為保護珍稀鳥類資源,具體拍攝地點不便注明。
本期圖片攝影人
郭忠
網名云中山人,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鳥類拍攝愛好者,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致力于當地生態環境、野生鳥類的保護和救助。經過多年跟蹤觀察,對大同市及桑干河流域鳥情鳥況比較熟悉。曾多次組織志愿者在桑干河濕地(同朔地區)進行野生鳥類保護、救助及反盜獵野生鳥類行為的宣傳活動,救助及參與救助受傷野生鳥類多起,多為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
馬華
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數碼攝影家協會會員,鳥類攝影愛好者。
王新貴
網名新貴時光。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稱攝影新人,起步就來挑戰難度大的鳥類拍攝,拿起相機的那一刻就義無反顧加入拍鳥行列。
何寧華
網名隨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著作權協會會員。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協會會員。鳥類攝影愛好者。
總 策 劃:郭忠 何寧華 景行大同
刊頭題字:杜 鵑
本期文案:解思暉
責編 | 周建新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