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佳加網

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報告(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范文)

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報告(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范文)摘要: 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報告(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范文)概述生產審計的內容可以分生產排程、材料領用、生產投產、成本核算、廢品管理等很多方面,這個需要和ISO質量管理體系相結...
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報告(生產循環審計經驗總結范文)

概述

生產審計的內容可以分生產排程、材料領用、生產投產、成本核算、廢品管理等很多方面,這個需要和ISO質量管理體系相結合。

一、基礎知識入門

1.1 生產計劃

生產訂單是生管人員在安排的,生產計劃安排得好不好關系到3個部門,銷售部門、倉庫采購部門、生產部門。

銷售部門需要做下個月的FCST,也就是下個月的銷售預測,生產部門是按照FCST安排了生產,但是實際上客戶的采購需求沒這么多。因為銷售訂單的變更的時限不確定,就容易導致中途客戶變更需求,但是生產這邊無法及時處理,導致庫存呆滯,也就是多生產了。沒有客戶的采購訂單,倉庫部門就不能出貨給對方。

采購是根據生產計劃來安排采購或者說進料,合理的安全庫存。有些公司一旦生產線開動就無法停下來。有些公司的ERP是和客戶那邊是共享的,系統會根據設置的生產計劃以及安全庫存自動下采購訂單給供應商。

公司機器設備的產能與工人,本身工人只能12PCS/小時,你安排生產24PCS/小時,肯定是交不了貨。硬是要交貨,那只能降低產品質量。比如本來的合格率是80%,為了趕進度,合格率。因為工人不是機器,人會有疲勞,即使是再熟練的工人

1.2 生產領料

車間會根據生產計劃或者生產指令去領料,領料的時候會填寫領料單,領料單有3聯,一聯是車間的,一聯是倉庫的,另外一聯是財務的。除了生產時候的領料,還有返工或者維修時候的領料。如果讓生產部門自行來領往往容易造成多領料,比如一次就把今后2-3天的量都領走。因為生產部門主要責任就是把產品定時生產出來,這樣對于材料的管控就不是很好。就需要進行限額領料,限額領料是針對用料品種比較固定而又需要多次領用的物料。

有人會說這怎么可能,我們工廠都是三班倒的,所以生產車間自己要有個小倉庫。但是往往是因為有了車間小倉庫,就真實反映生產異常情況,生產過程質量異常多是由來料不良和批次差異、設備異常、車間人為等原因造成,否則成本差異會越來越大,造成管理失控。取消車間小倉庫,生產再出現質量異常需要再投料,只有去公司倉庫領料,填寫超額領料單,對生產過程就有了監督和控制。

當發現材料質量有問題、用途變更或者余料的時候,需要退還給倉庫。

1.3 返工或者報廢

材料領回來之后,生產部門根據生產工藝安排生產。生產過程中會因為材料以及工人經驗不足等原因造成產品的返工或者報廢。返工就是還修修還能用,不能修了就報廢。還有一種是返修,返修往往指的是產品賣出去之后返回車間修理。

材料原因造成的返工,需要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大多數進料質檢往往是抽樣,有時就是一個外觀的驗收,部分來料不良就是在產線發現的。

除了報廢的材料,另外還有生產中的下腳料或者邊角料。邊角料是產線工人收集,并計入邊角料備查本,之后轉交給倉庫保管,有時會有廢品或者邊角料倉。當存到一定的時候,倉庫會向公司經理申報,最后采購部負責變賣。有的公司在出售的時候,還需要由財務或者審計現場監督,一是看地磅的計量是否準確,另外一塊是正常商品混入到廢舊品中。至于銷售價格這一塊,目前大多是包月的,也就是一個月多少錢的這種,類似于倉庫的廢舊包裝箱出售。

像服裝、家紡企業,往往會有二等品,產品有瑕疵,但是不影響使用。對于二等品,除了內部消化外,還有一個手段就是促銷了,所以當我們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遇到商品促銷還真得漲個心眼。

1.4 設備維護或者機電維修

生產設備的維護與一般的辦公用品的維護不一樣,因為往往維修的零配件的單價比較高。所以往往會采取以舊換新、化整為零以及及時維修的措施。因為生產線上出事情,不太可能我把廢舊零件取下來維修,維修好了再按上。往往第一時間需要解決的是,所以更換上新的零配件,而更換下來的零件則進行維修,無法維修的則直接報廢處置。這里還會涉及到廢舊零件的變賣。這個就會存貨的報廢處置差不多了。

化整為零,就是維修領用需要按照最小的計量單位進行領用,登記的時候也是需要最小的計量單位。

當然設備維修還會涉及到維修的工具。工具就很多了,比如液壓機、移動維修工具車、振動診斷儀套件、萬用表等等。往往是每個機電員工有一套維修工具,另外還有一套是公用的工具。個人工具如果損壞需要賠償,正常損耗則報廢。當然機電工具的采購也是審計的方向,因為我們平時在做常規審計的時候,往往把重點放在物料以及設備這一塊,機電工具以及零配件的購買基本上很少。

1.5 成本核算

一個產品的成本涉及到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費用,材料和人工涉及到定額,比如人工工時的定額、材料消耗的定額,而制造費用主要是分攤標準或者費用歸集的標準。

內審實務中對于產品的生產成本核算這一塊的準確性并不多,更多的在于材料人工的浪費或者無效率。

1.6 驗收入庫

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并非直接進入到倉庫內,而是需要先經過包裝車間。包裝車間對產品進行外觀的驗收,之后放到待檢區域,等質檢結果出來后封箱,然后質檢員貼品質標志。

關于質檢,其實在生產制造企業分三塊,分別為來料檢驗、生產質檢以及出庫質檢。生產質檢有三塊內容,生產余料質檢、半成品質檢、以及產成品質檢。對于生產質檢來說,工藝變更前后的質檢標準是否及時得到了更新,這也是值得關注的地方。

1.7 生產安全

生產安全涉及到上崗培訓以、特種設備的持證上崗,還有日常的巡視,需要每日巡視并形成安全巡視的記錄。當然除了這些安全之外還有一些比如防盜防火災的安全措施。比如要求定期進行消防設施的有效期檢查,另外還有做一些消防演習之類的。

1.8 外協加工

當公司的產能已經達到極限的時候,會選擇外協加工生產。外協加工生產與直接購置的最大區別就是外協加工的材料不是外協商直接購買的而是公司購買后,發給外協商的。如果連材料都是外協商購買的,那么就是購買了。當然有時,因為購買設備貴或者公司本身不具備相關能力,外協加工有時也有外協加工工序的。

外協加工商有些是不具備外協加工能力的,有可能就是轉包給其他加工商。這個就和供應商管理差不多,我們需要到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http://gsxt.saic.gov.cn/。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查供應商提供的四證,在工商營業執照上有他的經營范圍。

外協加工在系統上是通過虛擬庫實現的,比如從原料庫移入外協庫(虛擬庫),入庫操作為外協出庫,該出庫是一種移庫操作,同時系統產生一張會計憑證,將原材料變成委托加工物資。

外協加工還會有一個合理的損耗率,這個和在自家生產的損耗率差不多。對于外協商在合理損耗率內有獎勵,超過部分則需要供應商自行承擔。如果是計量單位相同的,這種損耗很容易確定。計量單位不統一,這種損耗就沒辦法核算了。比如倉庫發出去的是重量單位,但是外協加工返給我們的則是件。

因為外協加工的產品可能不符合合同或者外協加工需求,那么會產生一定的賠償,比如賠償金額不退余料、減免加工費、退余料以及賠償金額。當然對于外協加工還有一種叫讓步接收,就是不扣你錢了,我全收了。

二、審計思路與案例

2.1 生產計劃

所需資料:生產工單或者生產排程表、產品庫齡分析表;

審計思路:訪談生產車間人員、分析產品庫齡分析表;

常見審計發現:由于生產計劃編制不好導致缺料;由于未確定客戶需求的最終節點,導致產品呆滯(也就是說截止到某時間點后,客戶是不能再提需求或者變更);

審計風險提示:這個審計屬于系統化的咨詢,因為要解決生產排程不準需要關注很多內容,比如物料,設備,人力預估。真的要把這一塊進行改善,需要和采購、生產車間以及銷售這一塊共同來處理。

2.2 生產領料

所需資料:領料單、生產工單;

審計思路:檢查生產工單與實際領料單的差異;觀察生產現場觀察余料堆放的情況;

常見審計發現:標準生產成本編制不合理導致實際領用差異過大;生產余料未退還;由于最小計量單位限制導致合并領料且生產混合使用,導致賬實不符;超標準領料未審批。

2.3 返工與報廢

所需資料:邊角料變賣收入憑證、返工領料單;

審計思路:在車間現場觀察邊角料處理的情況;

常見審計發現:邊角料被挪用或者處置報價偏低。

2.4 機電維修

所需資料:零配件臺賬、廢舊配件變賣、維修申請單與維修記錄;

審計思路:根據零配件臺賬現場盤點零配件;詢問機電人員廢舊配件的去向,通過市場詢價了解廢舊零配件的維修價格;對維修的申請與記錄進行分析,是否存在同一個設備多次維修且時間間隔很短,向車間工人詢問近期是否有維修;

常見審計發現:維修工具盤虧;廢舊零配件盤虧;私自購買維修工具及零配件且價格高于市場;偽造虛假的維修記錄,虛報費用。

2.5 成本核算

所需資料:會計憑證;

審計思路:到生產現場查看是否存在浪費以及無效率的情況;觀察生產車間的設備,是否存在產能閑置的情況;

常見審計發現:生產浪費;產能閑置仍外包;虛增利潤。

2.6 驗收入庫

所需資料:驗收入庫單、質檢報告、質檢申請單;

審計思路:檢查質檢標準尤其是生產工藝變更后的檢測標準;向一線工人了解是否存在在制品或者半成品的關鍵工序未經質檢即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情況;檢查計量器具是否精準;

常見審計發現:缺少二等品與正常商品的劃分依據;產品質檢比率過低;計量器具不準確;

審計風險提示:關于質量這一塊,完全可以做一個專項審計,從進料、生產、成品出庫、委外4個模塊來進行。

2.7 生產安全

所需資料:消防設備、安全巡查日志、消防演練記錄、上崗培訓記錄;

審計思路:檢查生產車間的消防;到監控室觀察攝像頭監控的區域;檢查上崗培訓記錄;

常見審計發現:消防設備失效;監控存在盲區;車間人員上崗未培訓;特種設備人員未持證;

審計風險提示:當對新租的倉庫進行安全審計的時候,千萬要注意消防設備的檢查記錄可能是上一任租戶留下的,所以審計的時間應該從房屋租賃開始,不要盲目給人家套套子。

2.8 外協加工

所需資料:外協加工商清單、加工費支付憑證、驗收入庫單;

審計思路:檢查加工同一類產品的;現場盤點在外協商處的物料,尤其是指加工一道工序的,;現場觀察外協商的實際產能或者與車間工人簡單了解;檢查加工費支付憑證;檢查驗收入庫單,對于質檢不合格,但是仍讓步接收的,分析其原因;

常見審計發現:外協物料被挪用;外協商不具備加工能力存在轉包;外協加工異常損耗未扣費用;存在未經授權的讓步接收。

3 案例:虛構搬運費實為銷售回扣

審計人員在對一家公司的生產進行例行審計,發現有一筆裝卸費合計金額XX元,所附的發票為代票。而其他同類型的子公司則沒有這筆費用,懷疑是車間巧立名目搞福利。與財務溝通,財務的解釋是給同一線生產工人的搬運費。而這不符合常規的邏輯。審計人員進一步與工人了解,實際其并沒有搬運什么東西而且也未收到相關收入。財務經理讓審計人員去找分公司總經理。總經理解釋為銷售回扣,因為是回扣,所以用了代票。而按照公司規定,這種私下未經授權的操作是不可以的。

轉載說明

內容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除發布的文章無法追溯到作者獲得授權及實在無法確認原作者外,我們均會注明作者和文章來源。如作者見到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在得到您的授權后重新發布或第一時間刪改,謝謝!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0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