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句玩笑話:“如果你身邊有湖北的朋友,請端午節對他好一點,因為一個湖北人讓你多了三天假”。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其實端午節的習俗早在屈原出生前就有了,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哲學思想、人文精神等豐厚的文化內涵。
“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時節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此時正是夏季之中,陽氣最盛之時,俗話說“天下萬物,含太陽氣而生者,皆有毒螫”,此時也是毒蟲出沒,病菌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又把端午節稱為“惡日”“毒日”“惡月”。
端午期間,天地交泰,陽盛而滋陰,既是拜神祭祖、紀念故人的節日,也是歡慶娛樂、祈福辟邪的民間佳日,因此有很多的風俗習慣,端午被稱為“惡日”,這一天有很多的講究,牢記4個禁忌:1不說、2不吃、3不做、4不去。
1不說
古老的傳統節日,都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人文與自然等文化有關,一般有很多歡慶娛樂的活動,親朋好友之間也會互相道賀送祝福,說一句節日快樂。
但是端午節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因為端午節是一個以紀念故人、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為主題的節日,其他食粽子、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等都是圍繞這些而進行的。
所以端午節不能說“快樂”,只能說“安康”。
2不做
1.不晚睡
端午節一般都是在夏季之中,這時晝長夜短,加上天氣炎熱,人們吃完晚飯后都會出去走動散散步,睡得自然也比較晚。對于年輕人來說,正是夜生活的大好時光,邀上三五好友,點上燒烤,叫上啤酒,不知不覺就能坐到凌晨幾點,這是不可取的。
夏天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時候,如果晚上沒休息好,一整天都會沒精神,不僅影響的第二天的工作,還給身體帶來了傷害,所以不要熬夜。
2.不在娘家過夜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也是民間所說的“一年三節”中的三節之一,到了端午節,女兒女婿要給娘家人“送節”,娘家人也會挽留其留下過節,但是要董禮數,留下過節可以,但是不能在娘家過夜。
因為古人認為姑娘嫁出去就是婆家人,逢年過節要與婆家人團圓,不然容易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一切要以婆家為主。
3不吃
1.不吃娘家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食俗,也是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但是女兒回娘家是不能吃娘家粽子的,古時封建思想嚴重,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婆家人,端午節中的“端”有端走的意思,因此民間有“端午吃了娘家粽,一個親人都不剩”的說法,當然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是夸張的寫法。
2.不吃隔夜菜
端午節到了,夏至就不遠了,慢慢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五毒”(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和病菌最活躍的時候,剩菜放在桌子上,很容易被害蟲爬過以及變質,吃了這些飯菜對身體不利,因此不吃隔夜菜,雖說現在有冰箱,但是冰箱也不是萬能的,所以最好吃多少,炒多少。
3.不吃餃子
餃子是傳統美食,雖然屬于面食,但是“南北通吃”,不管在北方還是南方都受人喜愛,尤其是在北方,逢年過節都離不開餃子,但是端午節不能吃餃子,因為餃子由餡和面皮組成,包好以后圓鼓鼓的,象征著團圓,而端午節是緬懷故人的節日,吃餃子好像不合適,所以端午節不吃餃子。
4不去
1.不去野外游泳
老話說“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端午節已到夏中,天氣也比較炎熱,很多人認為夏天到了,又到了游泳的季節,忍不住就會去野外找位置游泳,這是不可取的。
雖然端午節是在夏天,但是此時的水溫還比較低,人下水后很容易讓腿部產生抽筋釀成悲劇,還有就是夏天雨水較多,水位不定,對于陌生的野外環境,這是很危險的,因此不要去野外游泳。
2.不去陰暗潮濕的地方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出、不安寧;到了端午節,也是到了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此時蟾蜍、蜈蚣、蛇、壁虎、蝎子以及各種病菌也是最活躍的時候,而這些害蟲往往喜歡潛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建議不要去陰暗潮濕的地方玩耍,如果是為了勞動,也要記得做好防護。
3.不去殺生
端午節是傳統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往往這些傳統節日,很多人喜歡放生祈福,因此這天也不適合殺生,如果需要什么肉類,可以提前備好,盡量避免節日當天去殺生,以免破壞節日氣氛,沾血也是不吉利的。
4.不去遠行
《四庫全書》中說道:“世俗多畏楊公忌,通書亦多載之。謂其日不宜出行,舉事犯之不利……”,楊公忌也稱為“楊公十三忌”,十三忌對應著十三個日子,而端午節(五月初五)正好是楊公忌中的第五個日子。
其實端午節不宜出遠門也是有依據的,其一就是夏季多暴風雨,出遠門不方便,其二就是陽氣旺盛,毒物病菌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在古代端午節也稱為“毒月”,因此還是不出遠門為好。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內容,人間煙火,風味長存,關注我,每天為您分享不同的美食知識,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感謝觀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