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佳加網

真實人物采訪文章是怎么寫出來的(人物采訪出稿要多久)

真實人物采訪文章是怎么寫出來的(人物采訪出稿要多久)摘要: 真實人物采訪文章是怎么寫出來的(人物采訪出稿要多久)文/錦瑟后臺回復“聽課”,聽免費課程后臺回復“寫作”,加入寫作群炎熱的中午,我正在迷迷糊糊午睡,聽到手機“嘟嘟”兩聲...
真實人物采訪文章是怎么寫出來的(人物采訪出稿要多久)

文/錦瑟

后臺回復“聽課”,聽免費課程

后臺回復“寫作”,加入寫作群

炎熱的中午,我正在迷迷糊糊午睡,聽到手機“嘟嘟”兩聲短信提示,摸起手機打開瞄了一眼,這一看不打緊,我的瞌睡蟲瞬間跑了!

信息是樊登讀書新父母編輯發來的,她說要跟我結算用戶故事稿費,稿費1500元,需要我提供一下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

單篇稿費1500元!寫作三年,我終于有所突破,拿到了傳說中的高稿費!激動如我,給編輯回信息,手都不知道如何打字了。

我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點評班南風老師,因這篇人物稿,南風老師給了我很多提議和指導。收到信息,南風老師和我一樣開心,她說這也太酷了!

經歷過才明白:稿費雖高,但寫稿子時一遍遍看資料、列大綱、采訪人物、找細節內容、一次次修改,真的是特磨人的一件事。

01

拿到專訪人物稿選題后,

我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在樊登讀書人物作者群里,編輯老師發了一個約稿函:需要寫四篇人物稿,并發了幾篇例文。我打開粗粗看了一下,覺得自己可以寫,就趕緊找老師報了名。

我本以為這次寫人物稿和之前沒啥大區別,無非就是植入幾句平臺推廣。可接單拉群后才知:人物故事要求真實,有沖突性,能引起讀者共鳴。平臺給的人物資料不多,需要自己去采訪,挖掘細節。

我平時不善言談,也沒寫過采訪人物稿。怎樣交流才能和采訪者拉近距離,挖據出有用的素材?我有點懵,一時摸不著頭腦。

和南風老師溝通交流后,她給我指明了方向:先拆解例文,細看平臺給的人物資料,有了一定了解后列出大綱,根據大綱去采訪,深挖細節。

我立馬照辦。細細拆解了每一篇例文,從平臺給出的人物資料中,整理出有用的素材,不明白的地方單獨列出來,方便采訪時提問。根據時間成長線列出大綱,又依據大綱列出需要采訪的細節。

我把大綱發給南風老師,她很快給我回了信息:開頭采用倒述,感覺像是回憶,有點怪怪的,人物發展邏輯看上去不是很明白。

擔心我不理解點評的意思,南風老師干脆和我語音聊天,半小時時間,幫我縷清了人物的成長路線:初始情況、遇到什么困難?怎樣做出改變?改變過程中遇到了什么阻礙?做了怎樣的努力?改變之后的結果?

我眼前一亮,根據這些問題,去采訪缺少的細節,就可以把人物成長軌跡串聯起來。

在編輯老師幫助下,我和采訪者美美接上了頭,互加了微信。因之前看過對方資料,知道她和我一樣,是一個二胎媽媽,以這個身份為切入點聊天,兩人的距離瞬間拉近不少。

簡單聊了幾句日常,我就把羅列的問題發了過去,美美很爽利,用語音逐條回答了問題。我把答案語音轉文字,整理打印,勾勒出重點,開始寫稿。

寫稿過程中發現:采訪的內容,在某些時間節點上有斷裂,事件有點平,沒有太大的矛盾沖突點。我又一次羅列出問題點,發給美美。

美美看后,笑說你這次可挖掘到我的隱私了。為了讓你寫作時邏輯走得順,我可以告訴你事情始末,但你要斟酌著寫,畢竟稿子發出來,配圖都是我和孩子的真實生活照。我連忙答應。

有了大綱,有了細節素材支撐,我一鼓作氣,很快完成初稿。

02

初稿被推翻,人物需要重新采訪,改稿路漫漫

初稿完成后,我發給了南風老師,讓她幫忙點評。中午發給老師,下午三點就收到了老師的批注。

批注的文字有2000多字,和文章的字數差不多了,小到標題、句子的精煉,大到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和修改意見。真的是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細致入微的程度,讓人看了心生溫暖。

我按照老師意見,一點點改好,自查兩遍后,將稿子發給編輯。

第二天,編輯老師回復了修改意見。我一看,又一次懵圈了!編輯的意見有三條:一.加強真實故事寫法,多點白描細節,少一點觀點。二.稿子太多筆墨在個人成長故事上,建議多點筆墨描述孩子狀況,比如留守兒童這個點,三.整體稿子的邏輯,可以嘗試出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來寫。

這是要大改的節奏啊!留守兒童這個點,之前南風老師有提到過,但在寫文時考慮的多是人物成長,就把這個點忽略了。讀了幾遍修改意見,還是沒想通,要突出人物成長,為啥要多寫孩子?

去和南風老師溝通,她一句話給我解了惑:你寫的是學習平臺課程的真實人物,通過孩子的變化,烘托出人物學習后的改變,從而突出課程的有效。

針對編輯的意見,南風老師一一幫我分析,在留守兒童這個點上,怎樣去采訪、去提問問題、挖掘細節,又和我做了詳細的討論。

老師的指導讓我豁然開朗。我按照編輯給的邏輯大綱,重新整理問題點。這次,我打算和美美以語音聊天形式采訪,從對方談話里捕捉有用信息。

采訪時,我盡量引導美美聊生活細節,采訪進行一個多小時,我很有收獲,不僅挖出很多動人的小細節,還學習到豐富的育兒知識。

我把采訪內容逐一歸類,依據大綱選取重點細節,忙活到半夜,終于完稿。

第二天,又通讀幾遍,修改幾處不通順的地方,植入平臺推廣也做了修改,點到即止。列了三個備選標題,反復閱讀,確認沒啥問題后,又一次發給編輯老師。

兩天后,編輯老師回復:“辛苦采訪、寫稿。我把稿子做了一些刪減,已送去過審和排版。等發布了,轉你哦。”

這是過稿了呀!做好改稿心理準備的我,長舒一口氣。這幾天人物采訪、寫稿,我渾身繃得緊緊的,現在,終于可以放松一下,給自己加條雞腿了!

03

這次上稿,我收獲了三條寫專訪人物稿經驗

稿子發布后,我轉發給美美,她說:“看得我自己都哭了!”能讓當事人感動,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通過這次寫稿,我收獲了三條寫專訪人物稿經驗。

1)和編輯多溝通,了解平臺真正需求

我之所以初稿被編輯推翻,就是因和編輯溝通得少,沒搞明白平臺真正的需求是:通過人物學習的前后變化,來烘托出平臺課程的效果,達到宣傳作用。

這次寫稿歸根到底是一篇軟文,主題是人物成長沒錯,但重點卻不是寫人物自身怎樣努力,而是寫人物在出現問題后,怎樣通過學習在育兒理念、親子關系、家庭職場中的變化,最終成長了,進步了。

人物自身變化只會讓人覺得很勵志,而人物在親子、家庭、職場中遇到的問題及變化,卻可以讓很多人產生共鳴,并想要學習,這才是編輯想要的結果。

我雖和編輯提前溝通過,列過大綱,主題也沒錯,但因自身認知偏差,采訪素材偏向個人發展,寫得再曲折動人,卻不是平臺所需。初稿被推翻,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所以,寫稿前不要怕給編輯添麻煩,多問多溝通,了解真正所需,才能快又準寫出合格的稿子。

2)列好大綱,根據主題確定采訪內容

列大綱其實是理順思路的過程:寫文要表現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圍繞主題,我們從哪幾個部分來展開論述?每一部分的小主題是什么?

比如我寫的這篇《一個滬漂媽媽的自述:分開兩年,我和女兒一起成長》,主題就是媽媽的成長,分四部分論述,小主題分別是:1.出現問題:女兒突然不上學;2.分析問題:原生家庭影響;3.解決問題:改變、學習;4.結果:一起成長

明確每部分小主題要寫的內容,采訪重點就出來了,這樣不僅會清楚自己想要問什么,還會使問題具體化。

對于某些地方存在困惑,邏輯不通的地方,也要標注出來,一塊采訪。采訪內容的回答,畢竟是口語化表述,需要整理出重點,挑選有用信息,再開始寫稿。

3)人物采訪,巧妙挖掘細節事件

細節決定成敗。寫人物稿也不例外,加入細節事件才會讓人物有血有肉,體現出真情實感,沒有細節,人物就會軟塌塌的,立不起來。

那么,采訪時怎樣才能挖據出細節素材?

首先,注重溝通方式。提前了解采訪者背景:如身份、工作、日常生活方式,找一個共通點切入聊天,會拉近彼此距離,讓溝通更順暢。

其次,選擇合適采訪方式。征求采訪者意見,盡量語音或視頻聊天,少文字采訪。舉一個小例子:

如文字采訪:你平時不在家,怎么和孩子交流啊?說一兩個小細節。回答:通過視頻,每周會有1-2次視頻,聊這一周的學習、孩子的狀態啥的。

答案很籠統,根本抓不到細節,而憑空想象是寫真實人物所不允許的。

相比之下,語音聊天就靈活多了。還是和孩子視頻交流的問題,可以直接詢問:視頻時聊學習,具體到作業的話,怎么輔導孩子?你的意見孩子會接受嗎?出現分歧的時候,你怎么引導孩子?結果怎樣?

一句句引導,一個細節事件就出來了。從這樣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到媽媽怎樣學以致用,教育孩子,從而烘托出平臺課程的實用性。

這次寫稿,對我和南風老師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嘗試。因工作忙,家里還有倆寶要照顧,我寫文一直不多,一月寫一兩篇,投稿還經常不過稿,心里特別焦慮,看到有選題可以接,沒想太多就去接了。

知道寫采訪稿時,我有點傻眼,不懂得如何去采訪。而南風老師也沒寫過采訪稿,她是看了例文和編輯老師意見,一點點摸索著給我建議和指導,使我一次次完成采訪,寫出過稿的稿子。

得知過稿,南風老師比我還開心!而單篇稿費1500元,是對我們這次嘗試成功的最大肯定。

莎士比亞說過: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勇敢的嘗試是成功的一半,不嘗試永遠都不會成功。

愿未來,喜歡寫作的小伙伴們,不再觀望,敢于去寫,嘗試各種文體,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向。我們一起,寫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作者介紹

錦瑟,湯小小寫作班學員。我手寫我心,用樸實的文字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亮色。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3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