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佳加網

高效節水工程運行(中國北大荒節水工程)

高效節水工程運行(中國北大荒節水工程)摘要: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7日電題:這個節水工程,正在讓“北大荒”變樣新華社記者 楊喆“南有南水北調,北有三江灌區”,在黑龍江省三江平原,一些農民這樣說。引水渠系18000多公里...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7日電題:這個節水工程,正在讓“北大荒”變樣

新華社記者 楊喆

“南有南水北調,北有三江灌區”,在黑龍江省三江平原,一些農民這樣說。

引水渠系18000多公里,每年節省地下水18億立方米,改變地區種植條件,種“好大米”不再是難事……在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十四灌區工程已進入到田間配套工程建設的最后階段,正在讓昔日“北大荒”,如今“北大倉”發生著新的變化……

“做夢都沒想過能用江水”

周厚超是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鑫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所在的地區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水田離不開水。過去,這里大部分耕地長期依賴的就是地下水。

“以前打井十幾米深,到后來就得30米,水流還小,擔心有一天地下水沒有了!”周厚超說。

2019年4月,周厚超用上了德龍灌區引來的江水,一改30多年來單純依賴地下水灌溉的習慣。“德龍灌區全部發揮效用后,可以減少使用地下水1.2億立方米。”綏濱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心主任于新英說。

德龍灌區是分布在三江平原上的十四個灌區工程之一,歷經數年建設,灌區迎來了田間配套工程建設的最后階段。

2019年,黑龍江省開始建設三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總投資42.3億元,共有渠系17000余條,總長度18423公里。不久后,三江平原上600多萬畝水田所用地下水將被置換為江水。

黑龍江省水利廳工作人員介紹,三江灌區工程可置換地下水總量約18億立方米,可達到地下水與地表水采補平衡狀態,區域內地下水超采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可充分釋放糧食生產潛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百年工程”增添糧食安全底氣

除突出的生態效益,三江灌區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在初步顯現,為增強糧食安全注入新的動力。

在黑龍江農墾濃江農場,農戶溫學全今年用上了青龍山灌區引來的江水,他第一次放開手腳種植了約700畝優質水稻。

“我們這兒處于第三積溫帶下限,由于成熟度不夠,以前很多優質品種不能種。用江水灌溉,水溫比較高,現在一些品種可以放心大膽種了!”溫學全說,每畝可增收200元左右。

據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測算,地表水水溫比地下水高7.3攝氏度至17.6攝氏度,畝結實率提高約3.1%,千粒重提高0.7克。

“現在更多農戶可依靠江水提升水稻品質,我們和他們簽訂訂單,同時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綏濱縣興達米業有限公司經理王樹祥說,企業近年已通過鴨稻、魚稻等模式年均帶動960余戶貧困戶增收。

“三水聯合調度”節約水資源

近日,在德龍灌區一處田間配套工程建設現場,一個個水泥預制件擺放在稻田邊,數臺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搶抓工期。

“去年我們遭遇洪澇,今年又遭遇疫情、臺風,但我們實施了冬季搭棚施工等‘超常規’措施,有效保證了工期。”在建設現場,黑龍江省水利四處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副經理郭純寶說。

三江灌區工程建設也在貫徹先進的用水理念。

“青龍山灌區的最大特點便是‘三水聯合調度’,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資源進行聯合調度使用,開創了全國特大型灌區的先河。”青龍山灌區渠首站站長賈哲龍說,這一模式每年可節約水資源2.97億立方米,比常規灌區節電約15%。

在黑龍江墾區前進農場一處灌區田間配套工程建設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建設生態凈水系統。“利用廢棄坑塘,可以對田間棄水實現沉淀凈化處理,再通過生態溝返回干渠,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前進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巖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6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