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佳加網

怎樣學會堅強(如何變得堅強不掉眼淚)

怎樣學會堅強(如何變得堅強不掉眼淚)摘要: 怎樣學會堅強(如何變得堅強不掉眼淚)誤解1:認為“堅強”是天生的。澄清:有些人認為堅強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并且無法改變:出生時有多堅強,以后就有多堅強。每個人都可...
怎樣學會堅強(如何變得堅強不掉眼淚)


誤解1:認為“堅強”是天生的。

澄清:有些人認為堅強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并且無法改變:出生時有多堅強,以后就有多堅強。每個人都可以在情緒、行為和認知層面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堅強。只是變得更堅強就像改變壞習慣一樣,需要不斷地練習和持續的努力。

誤解2:認為“堅強”=“能控制一切”

澄清:控制一切是不可能的,即使規劃再仔細、有再多資源,還是會有不受控制的事發生。堅強者也做不到"控制一切",ta們只是更能關注并專注于自己能控制的,而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

誤解3:認為“堅強”=變得有侵略性,能對人頤指氣使(aggressive and bossy)

澄清:堅強的人注重個人邊界,因此ta們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意見。在有些時候ta們看起來似乎有點不近人情,因為ta們堅持自己的邊界而并沒有隨意向他人妥協。但堅守原則的方式可以是溫和的,并不代表要用居高臨下的態度或侵略性的方式。

誤解4:認為“堅強”=面對逆境時不會有任何負面情緒

澄清:面對困境,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情緒反應。堅強的人不代表不會經歷失望、彷徨、焦慮等負面情緒,也不代表面對的逆境就比別人少,只是ta們最終能面對情緒并妥善地調節和管理情緒。

誤解5:認為“堅強”=不表達脆弱

澄清:許多人認為堅強就是不對任何人表達脆弱,是因為把表達脆弱與懦弱等同。但正相反,表達脆弱是有擔當的表現,它代表人們正視當前帶來困擾的問題,而不是逃避或掩蓋。此外,表達脆弱還能幫助人們變得更加堅強,我們會在之后的文章中談到這個話題。

既然堅強不代表掌控一切,也不代表逞強和毫無情緒,那么,堅強到底是什么呢?堅強是指,在面對生活中總會出現的打擊后,讓我們依然能恢復的能力,即“心理韌性”(resilience)或“修復力”。

心理學家將心理韌性定義為:個體良好適應壓力和逆境的能力。在經歷了同樣的困境后,心理韌性較低的人容易一蹶不振、過上糟糕的生活,而心理韌性較高的人卻能走向成功。


Tip 1.嘗試表達脆弱,同時預先設置談話的邊界,并設想脆弱可能帶來的后果。

許多人不敢表達脆弱,害怕讓他人知道一些在自己看來不夠“好”的事情,而遭到嘲笑。

但其實暴露脆弱能讓我們更好地調節負面情緒,減少對解決問題的阻礙。一個人如果長期不表達脆弱,那可能只是在壓抑,但被壓抑的脆弱并不會徹底消失,它可能轉化為其他的情緒表現,例如憤怒,這反倒會引起更多的沖突。

如果你實在擔心表達脆弱后隨之而來的影響,可以預先做好準備,從小的暴露開始,比如告訴對方你曾經犯過的一個小錯誤,試探對方的反應,隨著對方的反應而調整自己的暴露程度。當你要開啟困難的對話時,事先設置好邊界:比如你可以明確表示,希望對方僅僅是傾聽、而不需要立刻做出回應;或者表示你需要對方在哪些方面給予你建議。

Tip 2. 不要讓脆弱變成宣泄,也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對方身上。

注意,脆弱并不等于發泄。當你要陳述自己的事實和情緒時,試著用平靜、真實的方式去表達;如果你的確需要發泄,也請事先說明“我現在真的需要發泄情緒”。最終,我們能夠很好地表達和回應脆弱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因此,你可以對他人抱有希望,但不要將對方當做救命稻草,或者將對方作為改變自己的唯一動力。最終,他人只能給你回應、支持和建議,但是改變依然需要自己的努力。

Tip 3.承認和嘗試交流你對于脆弱本身的恐懼。

有時候,表達脆弱可以從告訴對方你有多害怕脆弱開始。在做好準備后,要試著選擇對象做練習和嘗試。你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朋友和家人,比如那些平時在聽你說話時,雖然不那么贊同你的想法,但依然會溫和回應你的人。

其實,一個保持脆弱的人往往更受歡迎,因為ta們往往更放松,在人際間更隨和,也顯得更完整和真實。其他人在暴露脆弱的人面前,也會感到更小的壓力,或許這樣還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支持和幫助。

Tip 4.加強自我價值感。

當你完全地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就會不再害怕,能夠坦然承認過去的經歷或者情緒的起伏,而不認為它們是令人難堪的。你也能夠有足夠的自信去相信,即便向他人表現出脆弱而沒有得到回應,依然可以作為獨立的個體去接受和承擔這樣的后果。

Tip 5.試著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而不是憑借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中的某個表現”來作評判。

舉個例子,平時你對朋友很耐心,但今天你遇到很多倒霉的事,很煩躁,于是對朋友很刻薄。但這不代表你就是個刻薄的人,這只能說明你“心情不好時會刻薄,但總體上依然是個溫和的人”。學會整體地評價后,我們就不會因為自己暫時、間歇的負面狀態而過度焦慮。

Tip 6.試著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短處”。

把你不喜歡的特質或表現列下來,試著找到它們的長處。記住,隨著情境的變化,有些“問題”可能不再是問題,反而是優點。比如,如果你不喜歡自己“太過注意細節”,也許可以嘗試做一份校對的兼職。有時找到合適的情境比徒勞地改變更重要。

Tip 7.平時可以多接觸一些與我們自己并不相同的人。

比如與和自己觀念不太一樣的朋友、家人聊聊,去聽一聽跟自己不一樣的聲音、觀察與自己不同的生活。逐漸的你會認識到不同和分歧確實是存在,并且“與我不同”不代表觀點和人們一定是丑惡或錯誤的。最終這能幫助你接受自己身上、可能從前沒有被承認過的一面。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0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