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安全問題一直是國人關注的焦點。7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時隔一年再次披露了我國新冠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監測數據。
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超過33.8億劑次,累計報告預防接種后不良事件238215例,總體報告發生率為70.45/100萬。
據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馮子健介紹,我國的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報告率比每年常規接種的疫苗還略低一些。
我國累計報告的238215例預防接種后不良事件可以分為6類,報告的不良事件中:
一般反應占81.29%,發生率為57.27/100萬;異常反應為5.47%,發生率3.85/100萬;偶合癥占9.89%,發生率為6.97/100萬;心因性反應占2.42%,發生率為1.70/100萬;懷疑接種差錯相關反應占比0.002%(總共4例,包括違反禁忌接種2例,未簽署知情同意書、3天內接種2劑次各1例);0.93%的病例待定。一般反應的發生率高居首位,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紅腫、硬結以及一過性發熱等癥狀。
異常反應中,報告例數居前五位的為過敏性皮疹7217例(55.38%)、其他過敏反應1309例(10.04%)、過敏性紫癜549例(4.21%)、過敏性休克366例(2.81%)、吉蘭-巴雷綜合征290例(2.23%)。
嚴重異常反應在異常反應中占比為0.91%,發生率為0.64/100萬。
馮子健認為,從數據上來看,我國新冠疫苗一般反應、異常反應、嚴重異常反應的報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國其他常規接種的疫苗的報告水平,這些常規接種的疫苗包括脊髓灰質炎、麻疹、乙型肝炎、狂犬病、流感等等。
中國新冠疫苗占據全球30%左右的市場。目前,國際上大規模使用我國新冠疫苗的國家也未發現疫苗安全問題,這些數據說明我國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滅活疫苗不會引發白血病
前段時間,接種滅活疫苗后確診白血病的言論在網絡上發酵。對此,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在發布會上回應,可以肯定地說,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網絡信息所說的影響人體遺傳發育、導致腫瘤轉移擴散、引起抗體依賴性增強現象,這些都是網絡上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
王福生從三方面做了分析,首先,滅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級別的病毒抗原或重組蛋白,以及氫氧化鋁佐劑和輔料等其他成分,它們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關規定,本身不可能導致疾病。
從生產工藝上,目前我國接種數量最大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與國內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數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生產滅活工藝基本相同,至今未見接種這些疫苗與發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關聯的報道。
關于滅活疫苗是否會導致白血病、糖尿病,臨床監測和統計數據顯示:
2018和2019年,我國因白血病住院次數占比分別為0.15%和0.14%,而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和2021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均是0.13%。
2018和2019年,我國糖尿病住院次數占比是2.1%;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和2021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在2.2%。
“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診人數和住院次數基本一致,無顯著變化,這表明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發生。”王福生說。
外國疫苗,沒有國產疫苗那么安全
2021年11月23日,韓國前總統全斗煥去世,終年90歲,韓國前青瓦臺秘書官閔正基當天透露,全斗煥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后健康急劇惡化,暴瘦20斤,還被確診為白血病,懷疑與疫苗副作用有關。
2021年8月央視曾報道,在韓國,卻傳出至少11起,疑似在接種輝瑞或AZ疫苗后,出現急性白血病的狀況,而且已經造成兩人死亡。韓國民眾在青瓦臺請愿網站發動聯署,要求韓國政府追查疫苗和白血病之間的因果關系。
另外,美國疫苗接種者接連出現罕見血液病。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